思绿快讯网思绿快讯网

“贫困县”为啥比“小康县”吃香

  山西大同县成小康县16年后为获资助成功“返贫”。贫困县2013年1月21日,为啥大同县扶贫办主任拿到了山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康县午夜游轮文件,文件明确,吃香大同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样待遇。贫困县这意味着,为啥在成为“小康县”16年后,康县大同县开始享受“贫困”待遇,吃香获此称号后该县已得到千万元资金资助。贫困县(2月25日《新京报》)

  宁当“贫困县”、为啥不当“小康县”,康县个中缘由并不神秘。吃香“贫困县”一直都是贫困县午夜游轮很多地方千方百计争抢的“桂冠”。据媒体报道,为啥1986年起我国启动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康县当时划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有258个。25年之后,重新认定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到592个。

  中国缘何出现“争当贫困县”怪象?说到底,还是一个“利”字作祟。有了贫困县的帽子,就能获得扶贫款、享受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贫困县”的称号,难免会出现“跑部钱进”之类的潜规则,为权力寻租和贪污腐败制造了空间。而一些扶贫资金在下拨和使用的过程中,更是容易出现问题,相关丑闻已经屡屡见诸报端。

  同时,“贫困县”比“小康县”吃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阻碍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惜的是,由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权钱分配,各地争当贫困县的闹剧至今仍在如火如荼地上演。有学者建议,国家级贫困县这一设计存在不少漏洞,如今若通过提高进入门槛来弥补缺陷已没有多大意义,应调整或取消国家级贫困县制度,应面向村级甚至面向个人,建立起普惠性、广参与的扶贫机制,减少资源分配的中间层次。专家的建议我认为是科学合理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只是任何改革都会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不可避免地要面临重重阻力和掣肘,扶贫政策和扶贫机制的改革也不例外。所以,改革说到底考验的是执政者的决心和魄力。(乔志峰)

赞(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思绿快讯网 » “贫困县”为啥比“小康县”吃香